摘要

利用珠海凤凰山典型次生常绿阔叶林陆气相互作用通量观测塔2015年10月至2016年7月的观测资料和广州增城丘陵灌木林陆面过程观测塔2014年10月至2015年7月的观测资料,对两类森林下垫面的能量通量、波文比、碳通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干季丘陵灌木林(增城站)的感热占主导地位,典型次生常绿阔叶林(珠海站)感热和潜热相当,湿季随着降水增多,两类森林下垫面的潜热占据主导;在干季丘陵灌木林的感热和潜热的平均日变化波动比次生常绿阔叶林的波动稍平缓一些;两类森林下垫面在干湿季的夜间都出现了负感热,个别时刻有逆湿现象产生。干湿季波文比在夜间波动较大,白天波文比为正值,波动较小;干季白天次生常绿阔叶林的波文比小于丘陵灌木林的波文比;湿季白天波文比都小于1。次生常绿阔叶林的碳通量变化范围比丘陵灌木林更大;典型次生常绿阔叶林的固碳能力比丘陵灌木林的固碳能力更强。干季增城站下垫面的丘陵灌木林的碳通量小于湿季;珠海下垫面的次生常绿阔叶林湿季的碳通量略小于干季,这可能与珠海站的天气状况和通量贡献区域方向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