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准确评估作物生产耗水结构,可为优化区域作物布局和促进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主要依据。本研究借助水足迹理论和方法,基于分县数据量化了黄淮海农作区1985—2015年花生生产的水足迹,并分析了其耗水结构和时空分布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5年黄淮海农作区花生生产的水足迹总量为178.32×108m3,其中蓝水、绿水、灰水足迹分别为34.04×108、73.58×108、70.70×108 m3,水足迹在空间上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格局,河南省东部和山东省南部是花生水足迹的高值区。1985—2015年间,花生水足迹总量增幅为87.94%,其中蓝水、绿水、灰水足迹分别增加1.12%、25.16%、1221%;从空间变化上看,蓝绿水足迹均呈西南部升高、东部降低的趋势,而灰水足迹在全区范围上升明显。30年间,花生水足迹的重心持续向西南方向偏移,累计移动160.90 km。花生水足迹空间集聚趋势在局部地区发生明显变化,原以山东省为核心的主要热点区域收缩明显,并在河南省西南部出现新的热点。本研究通过对黄淮海农作区分县花生生产水足迹准确评估和时空演变规律分析,为本区域花生布局优化与农业水资源管理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