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伴随清代匠籍制度革新,工匠身份"自由化"以及"弃匠入仕"现象已然暗示国家对工匠身份转型的认同。尽管清代学者受制于文字狱及其他羁绊,仅能在朴学中考证技术,或在译介中引进西技,但学者的实业救国精神呈现出积极态势。这无疑为清代工匠之"艺"向技术性再造以及工匠之"技"向科学化迈进提供支持,进而打通学者与工匠之间"交易地带"的文化通道,实现学者对工匠文化的有效介导。但客观上,晚清学者对工匠的介导存在着制度性、文化性的保守主义缺憾,这种介导损伤无疑反证晚清唯技术思潮在人文主义领域的局限性。于是,晚清部分学者开始理性反思科技无法解决社会矛盾之问题,并迸发出对科学主义的怀疑以及坚守中华传统文化之呼声。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