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 从整体水平观察牛黄-靶点-角膜炎的复杂网络关系, 探讨牛黄治疗角膜炎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首先通过DisGeNET在线数据库收集角膜炎相关的基因, 构建角膜炎相关蛋白质的互作网络, 然后经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TCMSP)平台、中国科学院化学数据库查询, 结合文献报道, 收集牛黄中分离鉴定的组成成分, 导出各成分SMILES结构式信息, 利用在线软件SwissTargetPrediction预测作用靶点, 进而构建牛黄活性成分-预测靶点网络图, 最后将角膜炎相关蛋白质的互作网络与牛黄活性成分-预测靶点网络进行合并, 得到牛黄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网络, 系统分析牛黄治疗角膜炎的潜在作用靶点及其在信号通路中的作用, 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 分析牛黄治疗角膜炎的作用机制。结果共搜索到39个已分离鉴定的牛黄组成成分, 角膜炎相关靶点65个, 牛黄治疗角膜炎的潜在靶点28个;28个潜在靶点中包含7个直接作用靶点, 即肿瘤坏死因子、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Toll样受体9、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8、白细胞介素(IL)6、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和神经营养受体酪氨酸激酶1。28个潜在靶点可被注释入12项生物过程、18项细胞组分、13个分子功能, 经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 共纳入10条KEGG信号通路, 主要涉及人巨细胞病毒感染、阿米巴病、抗叶酸耐受性、PI3K-Akt信号通路、类风湿性关节炎、凋亡、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疟疾、非酒精性脂肪肝、IL-17信号通路。结论牛黄可能通过抗炎、抗菌、抗病毒、免疫调节和炎症调控等作用发挥对角膜炎的辅助治疗作用。
-
单位湖北省中医院; 湖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