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过365 d田间原位模拟试验,以典型黑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腐殖质化学分组以及固态13C-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全量(12 t/hm2)玉米秸秆还田至0~15 cm土层以模拟秸秆浅旋还田(SI15)、0~35 cm土层以模拟秸秆深混还田(SI35)、玉米秸秆覆盖(SM)、全量玉米秸秆制备的生物炭(BC4)以及与全量玉米秸秆相等碳量的生物炭施入量还田(BC12)至0~15 cm土层处理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腐殖物质形成以及土壤有机质的化学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SI15与BC12处理分别显著提高土壤总有机碳(SOC)含量21.83%和20.34%,对SOC数量提升作用最大,其次为BC4处理。于活性有机碳而言,SI15、BC4和BC12均显著提高土壤水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对于相对稳定的土壤腐殖物质而言,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均显著增加胡敏素(HM)和胡敏酸(HA)含量(SI35处理HA除外),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之间相比,SI15、BC4和BC12处理对提高HM的作用最大。玉米秸秆及其制备的生物炭还田对土壤有机质(SOM)的化学结构特征影响不同,SM、SI15和SI35的玉米秸秆还田处理增强了SOM脂族性,对改善SOM品质,提升土壤肥力具有重要作用;而BC4和BC12玉米秸秆生物炭还田处理明显增强SOM的芳香性和疏水性,对于提升SOM的稳定性和固碳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相比较而言,SI15、BC12和BC4处理更有利于提升黑土SOM数量,改善SOM品质,发挥土壤肥力提升和固碳的协同作用。因此秸秆资源需要有效利用,秸秆还田既是改善土壤有机质、保持土壤肥力,又是一种环境友好、高效、低成本的重要措施之一。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