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与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 (closed reduction and percutaneous pinning,CRPP) 相比,探讨经尺骨鹰嘴操纵杆辅助闭合复位治疗 Gartland Ⅳ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手术潜在风险因素并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2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手术治疗 39 例 Gartland Ⅳ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 27 例 (69.23%),女 12 例 (30.77%),平均年龄 (6.68±2.52) (2~13) 岁。23 例(58.97%) Gartland Ⅳ型骨折单纯采用 CRPP 治疗 (CRPP 组);16 例 (41.03%) 实施经尺骨鹰嘴操纵杆技术辅助闭合复位技术治疗 (操纵杆组)。计量资料采用配对样本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false 检验和 Fisher 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冠状面 Baumann 角和矢状面侧位肱头角之间的差异;末次随访时与正常对侧比较两组复位质量、肘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之间的差异。结果所有患儿平均随访 (1.98±1.43) 年,术后 4~6 周均获骨折愈合。CRPP 组平均手术时间 (48.59±15.75) min,透视次数 (49.65±23.83) 次,操纵杆组分别为 (27.17±9.68) min 和 (24.25±5.92) 次,与 CRPP 组比较,操纵杆组平均手术时间和透视次数缩短 21 min 和下降 25 次,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术中复位固定后 CRPP 组 Baumann 角(78.54±0.55) °,操纵杆组为 (73.21±1.03) °,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操纵杆组术中冠状面复位质量优于 CRPP 组。所有患儿矢状面侧位肱头角均恢复正常。末次随访时,CRPP 组患侧 Baumann 角(77.13±2.20) °,正常对侧 (74.17±4.17) °,操纵杆组分别为 (72.69±1.70) °和 (73.38±3.48) °,操纵杆组最终冠状面复位质量优于 CRPP 组 (P < 0.05);两组 Flynn 标准评定肘关节功能优良率和运动范围相似。两组均没有切开复位和术后即刻并发症发生。结论使用经尺骨鹰嘴操纵杆辅助闭合复位技术治疗患儿 Gartland Ⅳ型肱骨髁上骨折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放射暴露、提高复位质量和节省医疗资源,在降低手术潜在风险因素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 单位
    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