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评价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流动力学变化状况,探讨其预测左心耳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房颤组138例和对照组30例,均接受TEE检查。分别从0°、45°、90°、135°不同角度观察两组左心耳二维图像,获取左心耳血流频谱及组织速度成像图像;测量左心耳射血分数(LAAEF)、最大容积(LAAVmax)、血流峰值排空速度(LAA-EV)和峰值充盈速度(LAA-FV)、血流平均排空速度(LAAAEV)和平均充盈速度(LAA-AFV),以及左心耳各壁收缩期峰值速度(LAA-SV)和舒张期峰值速度(LAA-DV)。并对两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房颤组与对照组比较,LAA-EV、LAA-AEV、LAA-FV、LAA-AFV及LAAEF均减低,LAAVmax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房颤组138例患者中,左心耳存在血栓者15例,无血栓者123例,对照组、房颤组无血栓者及合并血栓者LAA-AEV、LAA-AFV、LAAEF及左心耳各壁LAA-SV和LAA-DV依次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AA-AFV判断发生左心耳血栓的截断值为27.5 cm/s,特异性及敏感性分别为73.3%、96.7%;LAA-AEV判断发生左心耳血栓的截断值为33.0 cm/s,特异性及敏感性分别为80.0%、86.7%。结论 TEE能有效评价左心耳血流动力学状态及其功能。房颤患者左心耳收缩、舒张功能减低,左心耳血栓形成时减低更甚。LAA-AFV和LAA-AEV可以预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风险。
-
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