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评估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进行低频度计算机执行功能训练的可行性,为ADHD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于2017年10月-2018年5月选取44例儿少门诊就诊符合DSM-5诊断标准的6~12岁ADHD儿童,按照家长意愿分为训练组和药物组,以患儿治疗前后症状和执行功能改善情况、对治疗方案的接受程度作为可行性分析指标。采用SNAP-Ⅳ量表对症状进行评估;Stroop色词关联测试、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试(WCST)、WISC-Ⅳ的数字广度测试、译码测验进行执行功能评估。结果低频度执行功能训练结束后患儿的ADHD症状改善,SNAP-Ⅳ的对立性、注意缺陷、多动冲动分量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86、2.976,Z=-2.026,P<0.05或<0.01);部分执行功能指标改善,患儿Stroop甲表正确数、乙表错误数、乙表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Z=-2.727、2.368、-2.987,P<0.05或<0.01);WCST持续错误数、概念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5、-2.614,P<0.05);WISC-Ⅳ顺背数字得分和译码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3、-2.723,P<0.05)。患儿对训练的接受程度较高,脱落率低。药物组患儿8周末,SNAP-Ⅳ对立性和注意缺陷因子得分降低,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troop乙表正确数增加,乙表时间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33、3.360,P<0.001)。结论低频度的计算机执行功能训练有效、可行,可改善ADHD患儿的症状和部分执行功能,患儿接受程度高,可在医疗机构临床上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