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周立波1950—1960年代短篇小说热情洋溢地歌颂了湖南农村生活的新图景,将“政治”与“抒情”有机结合,在强调革命和斗争的年代表现出立于时代潮头的作家心有所感、由衷而发的抒情声音,与整个充满理想和激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时代产生强烈共鸣。回顾周立波情感转变的历程,由于受到《讲话》以及“深入生活”经验的深刻影响,他通过新的主体意识确立完成了心灵的重建,对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产生由衷的认同。这种社会主义集体观观照下的抒情方式,迥异于个人哀怜与忧郁的抒情,提示着我们在革命中国语境下存在着一种与历史对话的不一样方式,即另一种抒情的可能,这需要打破以往“革命”/“抒情”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以一种更为宏大、开放的视野回到历史现场深入发掘,方可打开“抒情传统”理论更多的研究空间。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