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的华南沿海黄鳍棘鲷种群遗传结构分析

作者:朱威霖; 肖珊; 杨春玲; 陈慧芳; 何震晗; 曾地刚; 陈秀荔*; 彭敏*
来源:西南农业学报, 2021, 34(02): 446-454.
DOI:10.16213/j.cnki.scjas.2021.2.031

摘要

【目的】了解我国华南沿海黄鳍棘鲷(Acanthopagrus latus)种群的遗传差异和分化情况,为促进华南沿海黄鳍棘鲷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遗传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Cytb)序列的分析方法,对福建厦门(XM)、广东汕尾(SW)、广东阳江(YJ)、海南海口(HK)、海南三亚(SY)、广西北海(BH)、广西钦州(QZ)和广西防城港东兴(FC)等8个黄鳍棘鲷种群进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经PCR扩增和测序获得8个黄鳍棘鲷群体320条Cytb基因的部分序列(1141 bp),其中碱基A+T平均含量(55.1%)高于碱基C+G平均含量(44.9%),表现出较强的少G偏倚性,编码380个氨基酸残基,定义62个单倍型。总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分别为0.78638和0.00164;群体间遗传距离、遗传分化系数(Fst)和基因流(Nm)分别为0.00093~0.00232、-0.01300~0.56149和0.39049~inf。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单倍型以琼州海峡为界可划分为东海域(EAST)和西海域(WEST)两个组群。聚类分析结果也表明8个黄鳍棘鲷群体以琼州海峡为界分隔为两类。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显示,组群间、群体内个体间的遗传变异分别为41.26%和58.65%。Tajima’s D和Fu’s Fs检验及核苷酸错配分析结果均表明,华南沿海黄鳍棘鲷可能经历了种群扩张事件。【结论】华南沿海黄鳍棘鲷以琼州海峡为界分隔的东海域和西海域两个组群间的遗传分化明显,可将其作为2个管理单位(MUs)进行渔业管理。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