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PIS)患者入院后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变化,评估上述指标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1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NIHSS评分进展分为PIS组和非PIS组。PIS组根据入院时脑梗死体积分为大、中、小梗死灶组。观察入院后24 h、48 h、72 h、5 d、7 d CRP、sICAM-1、Hcy、NSE变化。结果 PIS组各时间点的CRP和sICAM-1水平均高于非P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非PIS组CRP和sICAM-1呈下降趋势,PIS组CRP和sICAM-1呈升高趋势,CRP在72 h达峰,sICAM-1的中、小梗死灶组在72 h达峰,大梗死灶组在5 d达峰。入院7 d内非PIS组Hcy水平变化不显著,PIS组Hcy呈上升趋势。入院24 h内PIS组中、大梗死灶Hcy水平高于非P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小梗死灶与非PI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点PIS组大梗死灶的Hcy水平高于中梗死灶组和小梗死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IS组和非PIS组NSE在早期均呈上升趋势,入院24和48 h内大梗死灶组NSE高于中梗死灶组,中梗死灶组NSE高于小梗死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RP、sICAM-1水平明显升高且在发病早期呈动态上升趋势,可作为预测PIS发生的参考指标。Hcy在评估患者发生PIS的风险时,需结合梗死灶面积等因素综合考虑。NSE在预测PIS发生中的价值有限。
-
单位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