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烟曲霉对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DM)自噬流的影响。方法灭活烟曲霉体外诱导小鼠BMDM不同时间(0、0.5、4、12 h), 提取细胞蛋白, Western印迹法检测自噬关键蛋白LC3-Ⅰ型/Ⅱ型的转换及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Ser2481的蛋白水平。用烟曲霉和溶酶体阻断剂[包括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E-64d+胃蛋白酶抑制剂pepstatin、巴佛洛霉素-A1(BAF-A1)、氯化铵、氯喹]单独或联合体外诱导小鼠BMDM不同时间(4、12 h)后, Western印迹法检测烟曲霉对新生的LC3-Ⅱ、细胞基础自噬流的影响, 并通过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烟曲霉与LC3、Rubicon(RUN domain Beclin-1-interacting and cysteine-rich-domain-containing protein)的共定位关系。不同处理时间数据结果采用非匹配t检验分析, 烟曲霉孢子和自噬溶酶体阻断剂两因素处理数据结果采用2 × 2析因分析方法。结果 Western印迹显示, 与对照组(0 h组)比较, 烟曲霉体外诱导小鼠BMDM 0.5、4、12 h后细胞内LC3-Ⅱ表达逐渐增加,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58、3.28、3.02, 均P < 0.05), 但各组p-mTOR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441、0.477、0.382, P值分别为0.682、0.660、0.722)。与单独氯喹处理BMDM 4 h和12 h相比, 烟曲霉联合氯喹处理后LC3-Ⅱ进一步增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2.13、2.78, 均P < 0.05)。与单独氯化铵处理BMDM 4 h和12 h相比, 烟曲霉联合氯化铵处理后LC3-Ⅱ进一步增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2.92、2.92, 均P < 0.05)。与单独BAF-A1处理BMDM 4 h和12 h相比, 烟曲霉联合BAF-A1处理后LC3-Ⅱ进一步增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13、2.13, 均P < 0.05)。与单独E-64d + pepstatin处理BMDM 4 h和12 h相比, 烟曲霉联合E-64d + pepstatin处理后LC3-Ⅱ进一步增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13、2.92, 均P < 0.05)。用钙荧光白荧光标记的烟曲霉孢子刺激BMDM 8 h后, 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显示LC3、Rubicon主要包绕于烟曲霉周围, 与烟曲霉均有共定位关系。结论烟曲霉体外诱导可增加小鼠BMDM基础自噬流。
-
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