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温胆汤为古今中医常用代表方剂之一,出自南北朝时期的《集验方》,后转载于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1],由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甘草、生姜组成。后《三因极一病证方论》[2]中所载温胆汤在孙思邈方子的基础上增加茯苓、大枣,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功效。目前,临床以痰热者居多,故后世医家多沿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温胆汤方法。《中医历代方论精选》[3]对其评价为“清热不寒凝,化痰且不燥,俾痰涎消解,余热尽去,胆腑自然恢复其温和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