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尿胆红素与管型之间的相关性, 评估尿胆红素阳性作为尿液分析复检规则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505例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间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住院患者的尿样本, 包括男339例, 女166例, 年龄(53.74±13.35)岁。其中研究组202例, 其尿胆红素为阳性, 用于评估尿胆红素阳性作为尿液分析复检规则的准确性, 根据尿蛋白干化学结果将研究组分为两组:尿蛋白干化学阳性组70例, 尿蛋白干化学阴性组132例。对照组40例, 为研究组患者同时期相应科室的尿胆红素为阴性的尿样本。验证组263例, 综合假阴性率(漏检率)和复检率以验证各复检规则的有效性, 验证实验一选用200例, 选取时不考虑科室来源和尿常规结果分布;验证实验二选用63例为尿胆红素阳性且尿蛋白干化学阴性的尿样本。各仪器室内质控合格后, 分别进行肝肾功能检测、尿干化学分析、沉渣计数、离心尿沉渣显微镜镜检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定量检测。显微镜复检规则一:干化学检测的隐血(BLD)、白细胞酯酶(LEU)和蛋白与对应的尿流式检出的红细胞(RBC)、白细胞(WBC)、管型结果不符以及尿蛋白干化学阳性;复检规则二:规则一基础上增加尿胆红素阳性。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χ2检验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评估各复检规则的准确性。结果①研究组和尿蛋白干化学阴性组的管型阳性率依次为58.42%(118/202)和55.30%(73/132), 均高于对照组(20.00%, 8/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4、15.36, P<0.01)。单变量分析显示, 尿蛋白干化学阴性时, 尿胆红素阳性[OR(95%CI):5.619(2.466~12.806), P<0.01]可用于预测尿管型阳性。②分别以尿蛋白干化学阳性、UF-5000i计数管型阳性、规则一以及规则二为复检规则, 4个方案对研究组的复检率依次为34.65%(70/202)、30.69%(62/202)、60.89%(123/202)和100%(202/202), 管型漏检率依次为35.64%(72/202)、30.20%(61/202)、12.87%(26/202)和0;对尿蛋白干化学阴性组的复检率依次为0、22.73%(30/132)、40.15%(53/132)和100%(132/132), 管型漏检率依次为54.55%(72/132)、34.85%(46/132)、19.70%(26/132)和0。③验证实验一:规则一和规则二的复检率(50.50%比5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 P>0.05), 漏检率(4.50%比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5, P>0.05)。验证实验二:规则二的复检率高于规则一(100%比46.0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7, P<0.01);管型漏检率低于规则一(0比14.29%),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9.69, P<0.01)。结论尿胆红素阳性可在尿蛋白干化学阴性的情况下预测管型阳性, 在以干化学和尿流式法检出的RBC、WBC、PRO(对应尿流式的CAST)结果不相符以及尿蛋白干化学阳性为复检规则的基础上增加尿胆红素阳性作为复检规则可显著降低尿胆红素阳性尿蛋白干化学阴性样本的管型漏检率。

  • 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