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罗哌卡因与利多卡因在局部浸润麻醉中对自然分娩中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产科收治的120例产妇, 年龄(28.54±0.18)岁, 年龄范围为22~35岁。所有产妇均选择经阴道自然分娩, 分娩后均予以局部浸润麻醉, 根据用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罗哌卡因组与利多卡因组, 每组60例。比较两组产妇镇痛效果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产后基础体征, 比较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脐动脉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比较两组产妇产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罗哌卡因组给药后5、10 min的VAS评分[(4.79±0.82)分、(4.04±0.88)分]高于利多卡因组[(4.43±0.26)分、(3.77±0.25)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产妇产后3、5、7 h的VA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频率等基础体征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罗哌卡因组新生儿娩出后1、5、10 min时的Apgar评分[(7.35±0.86)分、(7.82±0.88)分、(8.24±0.85)分]高于利多卡因组[(7.02±0.11)分、(7.55±0.31)分、(7.95±0.32)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罗哌卡因组新生儿脐PaO2[(65.82±0.81)mmHg, 1 mmHg=0.133 kPa]高于利多卡因组[(65.49±0.25)mmHg], pH(7.33±0.25)、PaCO2[(66.34±0.27)mmHg]低于利多卡因组[(7.71±0.85)、(66.63±0.82)mmHg],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罗哌卡因组产妇产后不良事件发生率[5.0%(3/60)]低于利多卡因组[16.7%(10/6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自然分娩后会阴修补术中应用罗哌卡因、利多卡因产后镇痛效果均较好, 但利多卡因药效作用快, 可在会阴修补术中迅速镇痛, 而罗哌卡因药物毒性低, 可有效避免产妇及新生儿发生不良预后的风险, 为确保麻醉安全性, 临床需在明确患者实际情况后合理选择相应药物。

  • 单位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