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山东省头孢噻肟钠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临床表现及特点,探讨头孢噻肟钠用药前皮试对严重的ADR的影响,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山东省ADR监测中心上报国家ADR监测系统的头孢噻肟钠致ADR报告的相关数据,对报告涉及的ADR分类、患者年龄、性别、ADR发生时间、给药途径、患者过敏史、原患疾病、ADR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转归情况、用药前是否皮试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头孢噻肟钠致ADR报告1 057例。1 057例ADR中,一般的ADR有867例(82.02%),严重的ADR有190例(17.98%);年龄以<11岁为主(40.30%);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滴注(96.69%);有1 033例患者(97.73%)为用药后>30 min~24 h发生ADR;814例患者(77.01%)无过敏史;原患疾病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56.58%);ADR主要累及系统/器官为皮肤及附件、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临床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恶心、呕吐、胸闷等;经停药或对症治疗后,有1 050例患者(99.34%)痊愈或好转。850例患者在使用头孢噻肟钠前进行皮试(151例患者发生严重的ADR),与207例非皮试患者(39例患者发生严重的ADR)的严重的ADR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8)。结论 头孢噻肟钠致ADR主要以<11岁患者为主,多发生在静脉滴注给药后>30 min~24 h;头孢噻肟钠用药前皮试不能降低严重的ADR的发生风险。临床在使用头孢噻肟钠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用药史,使用时应重点关注用药后24 h内患者的病情状态,防止严重的ADR发生,以保障患者的安全用药。
-
单位医药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 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