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长篇小说现代演进过程中的重要年代,是长篇小说创作在对西方小说经验和中国传统小说经验的吸取、熔铸中,开始真正做出自我创建的年代。可以说,这也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奠基性年代。据一个比较精确的统计,1930年至1939年间,出版的长篇小说就有122部。光就其中一些比较著名的作品,我们可以开列一份比较长的书单:废名《桥》(1930)、华汉《地泉》(1930)、欧阳山《竹尺和铁锤》(1931)、张恨水《啼笑因缘》(1931)和《金粉世家》(1933)、蒋光慈《咆哮了的土地》(1932)、茅盾《子夜》(1933)、王统照《山雨》(1933)、巴金《家》(1933)、老舍《猫城记》(1933)和《离婚》(1933)、陈铨《革命的前一幕》(1934)、萧军《八月的乡村》(1935)、李劼人《死水微澜》(1936)、鲁彦《野火》(1936)、萧乾《梦之谷》(1937)、老舍《骆驼祥子》(1939)等。就从这些收获本身已经可以看出,长篇小说创作开始健步走出“蹒跚”状态的草创期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