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心室起搏对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电机械同步性的影响

作者:汪汉; 蔡琳; 邓晓奇; 李锦; 童琳; 刘汉雄*
来源:心血管病学进展, 2022, 43(09): 860-864.
DOI:10.16806/j.cnki.issn.1004-3934.2022.09.020

摘要

目的 评估双心室起搏模式对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电机械同步性的影响,寻找最佳的起搏模式,以指导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临床实践。方法 纳入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2007年6月—2009年4月准备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的心力衰竭病例。标测电极导管于左心室后游离壁、右心室心尖、左心室前间隔和右心室前间隔,通过Ensite Array非接触式标测球囊多电极导管记录电同步性,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的向量速度显像记录机械同步性。经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分析双心室起搏模式下心力衰竭患者的最佳起搏模式。结果 共纳入受试者20例。电同步性分析显示起搏模式(右心室前间隔-左心室后游离壁)的QRS波群宽度最窄(P<0.05),且与自身心律QRS波群形态比较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最小(P<0.05);机械同步性分析显示起搏模式是影响机械同步性的最重要因素,起搏模式(右心室前间隔-左心室后游离壁)的室壁峰值收缩速度达峰时间的离散度最小,机械同步性最好,且与其他各模式比较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心室前间隔-左心室后游离壁起搏可能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的最佳起搏模式。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