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妊娠相关性乳腺癌(PA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诊治的85例PABC患者的病历资料,评估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其诊断模式和治疗情况。年龄、BMI及孕周等指标为偏态分布,用M(P_(25),P_(75))表示。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进一步分析初诊早期PABC患者(初诊时无远处转移)乳腺手术后的DFS和初诊晚期患者(初诊时有远处转移)的无进展生存时间。结果 85例患者诊断为PABC的年龄为33(30,36)岁,BMI为22.5(20.5,24.0)kg/m~2。4例患者有乳腺癌家族史。在85例患者中,48.2%(41/85)诊断时处于妊娠期,51.8%(44/85)诊断时处于产后1年内。在妊娠期诊断的患者中,孕周为28(19,32)周,而在产后诊断的患者中,诊断时间为产后4(1,8)个月。病理方面,67例患者为浸润性导管癌,4例浸润性小叶癌,1例黏液癌,6例混合性癌,4例其他类型癌,3例未知;38例患者组织学分级为3级,26例2级,21例组织学分级不明。54例患者为ER/PR阳性,30例HER-2阳性。luminal B1型、三阴型、luminal B2型、HER-2阳性型和luminal A型分别为25、22、21、9、5例,3例分子分型未知。TNM分期Ⅰ期、Ⅱ期、Ⅲ期及Ⅳ期患者分别为10、27、27、16例,另有5例分期未知。59例患者的诊断模式为查体+超声+穿刺活组织检查。本研究有74例患者接受手术,包括59例改良根治术,8例区段切除术+腋窝淋巴结清扫,3例乳房全切术加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4例区段切除术+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37例患者仅接受化疗,22例接受化疗+内分泌治疗,11例进行化疗+靶向+内分泌治疗,11例接受化疗+靶向治疗,3例仅接受内分泌治疗,另有1例治疗信息未知。化疗多采用以蒽环类和紫杉类为主的化疗方案。45例患者接受放射治疗且均在产后。在妊娠期诊断的患者中,27例在妊娠期未进行治疗,10例接受新辅助化疗,4例接受了手术治疗。85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23.6(12.8,46.4)个月,其中,失访7例(8.2%)。初诊早期PABC患者62例,DFS为36.0个月(95%CI:29.2~42.8个月);初诊晚期PABC患者16例,PFS为14.5个月(95%CI:5.0~23.9个月)。结论对于PABC患者,手术或化疗是相对安全的治疗选择。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