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融突和合是中国哲学核心话题,是中国哲学重要元理,是中国人自强不息、钩深致远地追求智慧的历程,是智能创造、唯变所适的时代精神的体现。中国自古以来主张为天地立心、天人合一,人与天地自然、社会、人生存在道义与功利、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道德价值与物欲价值的融突。就义利而言,"利者,义之和"。忘利行义,义利双行,构成不同时代不同主张的流动状态。就公私而言,人生在世,随时面临公与私的选择,它是主体所追求的两种互相联通又相互差分的伦理道德价值指向,是内在和外在的伦理道德行为活动,体现为理公欲私。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市民社会的发展,一方面私被认为是人类维持生命存在的必需,主张"人各有私",为私的合理性作论证;另一方面又对以权谋私、假公济私、化公为私进行批判。公私、理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伦理道德哲学的概念、范畴。人的道德理性与欲望既冲突又融合。孔子主张有欲论,老子提倡无知无欲,孟子主张养心莫善于寡欲,庄子讲少私寡欲,荀子认为欲是人所普遍具有的自然共性,可以道制欲。宋明理学家主存天理、灭人欲;明清之时,又主"天理从人欲中见",强调理欲融合。理欲话题又与善恶的道德评价相关联,以理为善,以欲为恶。自古关联人性善恶问题的论辩有各种不同主张,是中国人性论重要话题,贯穿中国哲学的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