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梁济为保存"国性"而投水自杀。"国性"是梁启超在1912年提出的概念。梁济虽始终无缘与梁启超谋面,但在清末民初深受梁启超思想的影响。数年之后,梁启超得缘读梁济遗作并有所回应,从而构成二梁在思想史意义上的交集。梁济选择以一己之奇行唤回世人的庸德。梁启超亦敬慕英雄与奇士,不甘"以笔舌浪窃虚名",但他终究还是依靠文章教化国民。梁济受梁启超言论的影响,主张道德救国,但梁启超并未真正践行己说,促使梁济对其从仰慕转向批评。梁济的道德实践,是以儒家"旧德"挹注共和"新机"的一个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