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多节段Smith-Peterson截骨(SPO)与单节段经椎弓根楔形截骨(PSO)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矢状面矫正效果和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2月— 2016年7月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收治的24例陈旧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4例;年龄58~72岁,平均65.6岁。13例采用多节段SPO治疗(A组),其中6例行2个节段SPO,7例行3个节段SPO。11例采用单节段PSO治疗(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使用骨水泥强化钉道例数、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测量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后凸畸形Cobb角、矢状面平衡(SVA)、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以评价矫形效果。术后及末次随访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5.4个月。A组手术时间为(198.1±27.3) min,B组为(237.6±36.1)min(P<0.05)。A组术中出血量为(1 256.2±389.4)ml,B组为(1 525.6±457.1)ml(P<0.05)。A组使用骨水泥强化钉道2例,B组为5例(P<0.05)。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脑脊液漏3例,B组为1例(P<0.05)。A组术后SVA为(1.4±0.7)cm, B组为(-1.1±0.6)cm(P<0.05)。两组术后后凸畸形Cobb角、TK、L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两组SVA、Cobb角、TK、L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ODI、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脊髓损伤、骨水泥渗漏致栓塞及椎弓根螺钉拔出、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多节段SPO与单节段PSO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伴后凸畸形均可取得较好的矫形效果和临床疗效。单节段PSO矢状面矫正效果更佳,脑脊液漏发生率更低,但存在过度矫正,同时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螺钉易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