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脉搏灌注指数(PI)、下腔静脉(IVC)和锁骨下静脉(SCV)对预测全身麻醉诱导期低血压的研究。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110例,根据全身麻醉诱导期是否出现低血压将110例患者分为2组,其中正常血压组60例,低血压组50例。所有患者在麻醉诱导前均用超声诊断仪检测最小横截面积(SIVCmin)、最大横截面积(SIVCmax)、最小直径(DIVCmin)、最大直径(DIVCmax)、最小横截面积(SSCVmin)、最大横截面积(SSCVmax)、最小直径(DSCVmin)、最大直径(DSCVmax)、下腔静脉的横截面积的塌陷指数(CIsivc)、下腔静脉直径塌陷指数(CIdivc)、锁骨下静脉横截面积塌陷指数(CIssvc)、锁骨下静脉直径塌陷指数(CIdsvc),麻醉诱导至手术开始前的每分钟,记录一次平均动脉压、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取最小值,记录两组诱导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PI及PI增加率。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水平,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后的PI、PI增加率、SIVCmax、DIVCmax、SSCVmax、DSCVmax、CIdivc、CIsivc、CIssvc、CIdsvc,以及低血压组麻醉诱导前后以上指标与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对全身麻醉诱导期低血压预测价值的ROC曲线及诊断价值。结果 麻醉诱导前,两组的舒张压、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后,两组的舒张压、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均明显较基础值降低,而低血压组明显较正常血压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血压组麻醉诱导前后PI、PI增加率、SIVCmax、DIVCmax较低血压组高,CIsivc、CIdivc、CIssvc、CIdsvc明显较低血压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SSCVmax、DSCV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压组的舒张压降低率、收缩压降低率、平均动脉压降低率与基础PI、诱导后PI、PI增加率、SIVCmax、DIVCmax呈正相关,舒张压降低率、收缩压降低率、平均动脉压降低率与CIsivc、CIdivc、CIssvc、CIdsvc呈负相关(P<0.05)。基础PI≥3.58%,诱导后PI≥4.71%,PI增加率≥46.32%,SIVCmax=2.180 cm2,DIVCmax为1.847 cm, CIsivc为40.50%,CIdivc为33.50%%,ROC曲线下面积均超过0.8(P<0.05)。结论 SIVCmax、DIVCmax、CIsivc、CIdivc、PI可用于预测全身麻醉诱导期低血压,SCV的预测价值无临床意义。
-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