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兴安岭地区是我国东部重要稀有金属成矿带之一,以发育大规模显生宙花岗岩和多期次叠合金属成矿作用为主要特征。稀有金属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晚中生代,与高分异花岗岩密切相关。本文对大兴安岭地区锂铍铌钽矿床时空分布特征、成矿规律进行了系统总结,构筑了矿床成矿模型,指明了找矿方向,探讨了有待解决的若干重要科学问题。研究表明,大兴安岭锂铍铌钽矿床主要集中大兴安岭南段,锂、铌钽矿具有独立分布特点,而铍矿主要呈带状沿林西-甘珠尔庙断裂分布。矿化时代集中在150~130Ma之间,呈现出晚侏罗世铌钽矿化-早白垩世锂铍矿化的特征。锂铍铌钽矿床类型丰富,以花岗岩型为主,兼有火山岩型、碱性岩型、云英岩型和矽卡岩型矿化。本次研究认为大兴安岭地区具有良好的锂铍铌钽(锡钨)成矿潜力,不同矿化均与岩浆分异和后期热液交代作用相关,同时水-岩反应也会影响流体的组成和演化。岩浆流体出溶、地幔物质参与、流体溶蚀-再沉淀过程对锂铍铌钽成矿起到关键作用。未来重点勘查方向应关注与锡林郭勒杂岩体周边的高分异花岗岩有关的锂锡多金属,以及与大兴安岭火山岩和碱性岩有关的铍和铌钽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