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减贫的“隧道效应”研究

作者:姚星星; 张国防
来源:生态环境学报, 2018, 27(02): 389-396.
DOI:10.16258/j.cnki.1674-5906.2018.02.025

摘要

生态脆弱是导致贫困地区长期陷于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精准扶贫脱贫攻坚阶段的目标是要在2020年让现有全部贫困人口如期实现脱贫,而生态减贫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脱贫方式。然而,贫困地区实施生态减贫极易陷入贫困陷阱或者落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发展轨迹。贫困陷阱问题的出现,既不利于贫困地区发展,也不利于保护生态;落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发展轨迹问题的出现,不利于贫困地区保护生态。任何一种状况的出现,都说明生态减贫没有产生在脱贫中保护好生态,在保护好生态中实现脱贫的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生态效应的共赢效果。为了达成经济、社会与生态效应的共赢,文章创新性地提出一种生态减贫理念——"隧道效应"。所谓生态减贫"隧道效应"是指在生态环境可承载能力范围内,贫困地区经济实力逐渐增强,贫困人口收入持续增加,而不是陷入贫困陷阱或落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发展轨迹。生态减贫"隧道效应"的重点内容涉及维护生态健康减贫、发展生态产业减贫和推行生态消费减贫3个方面。为了实现生态减贫的"隧道效应",贫困地区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选择合适的生态减贫模式,主要包括易地搬迁模式、就地发展模式和区域联动模式。另外,生态减贫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使生态减贫"隧道效应"最大化,必须加强资金、技术及制度支撑。

  • 单位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