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外耳道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术后复发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20年6月经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耳鼻咽喉科手术治疗的36例早期(T1、T2期)外耳道癌患者资料,包括临床症状、手术和治疗方式、病理类型、就诊时疾病状态。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上述因素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并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早期外耳道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36例早期外耳道癌患者首发症状最常见为耳痛(66.7%),其次为耳溢液/流脓(41.7%)和听力下降(30.6%)。病理类型以腺样囊性癌(50.0%)和外耳道鳞状细胞癌(33.3%)居多。就诊患者中,初治者21例(58.3%),外院手术确诊肿瘤行补救治疗者9例(25.0%),外耳道癌术后复发再次手术者6例(16.7%)。至随访截至时间,患者术后5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DSS)为82.3%,无病生存率(DFS)为64.0%,无复发生存率(RFS)为73.0%,7例(19.4%)患者术后复发。颞骨外侧切除联合腮腺浅叶切除术患者5年生存率(DSS 91.7%,DFS 83.9%)高于颞骨外侧切除术(DSS 77.8%,DFS 55.6%)和袖套状切除术(DSS 75.0%,DFS 56.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放疗与否、患者就诊时疾病状态对生存率无明显影响。本组患者术后复发与年龄、性别、分期、病理类型、手术方式和术后放疗因素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不同病理类型与患者DSS、DFS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病理类型是影响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早期外耳道癌症状无特异性,以耳痛、耳溢液多见。病理类型对早期外耳道癌患者的预后有直接影响,根据早期肿瘤患者病理恶性程度的不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可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
-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西京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