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西北旱地冬小麦进行有机肥和化肥配施试验,共设5个处理,有机肥(牛粪,M)施用量30 t·hm-2,配以不同量的化学氮肥(0、75、150、225、300 kg N·hm-2,分别用M+N0、M+N75、M+N150、M+N225、M+N300表示)。试验进行3年后,连续两年(2018、2019年)测定小麦产量、品质和土壤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有机肥配施氮肥小麦产量均显著高于单施有机肥的M+N0处理;M+N150、M+N225和M+N300 3个处理产量均显著高于M+N75处理,3个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除淀粉含量外,有机肥配施氮肥小麦籽粒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延伸性均显著高于M+N0处理,且M+N150、M+N225、M+N300处理均显著高于M+N75处理,但3个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M+N150处理两年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均最高,显著高于M+N0、M+N225、M+N300处理。2018年M+N150处理β-1,4-葡萄糖苷酶(βG)、纤维二糖水解酶(CBH)、L-亮氨酸氨基肽酶(LAP)、β-1,4-N-乙酰基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019年,除L-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外,M+N150处理的其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M+N0和M+N225处理。相关分析显示,MBC与MBN呈极显著正相关,MBC、MBN与CBH、NAG、AKP均呈显著正相关,MBN与TN呈显著正相关、与NO3-呈显著负相关。综合考虑冬小麦产量、品质、土壤生物学特性等因素,M+N150更有利于西北旱地麦田的可持续利用。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