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的环境体验与隐喻意义

作者:袁仁帅
来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3, 44(02): 59-63.
DOI:10.16336/j.cnki.cn43-1459/z.2023.02.022

摘要

作为具有特殊意义的场所,废墟以“物态”的形式存续于环境当中。当人们进入这一场所时,关于废墟的感受便会伴随着特定的历史与文化自然流露。感受的产生来源于个体与环境的联系,并以隐喻的形式进行意义的延伸。在时空与个体性介入经验的流变中,废墟从自然的事实逐渐成了一种审视的艺术对象。用以描绘废墟的语言是丰富的,这些语言构成了众多的隐喻模式:一方面,在废墟场所的环境体验中显现的隐喻,是身体通过介入环境来认知他的历史与文化的经验化;另一方面,关于废墟的众多隐喻也在环境的体验中不断生成。因此,废墟作为一种环境,在人们关于废墟的隐喻当中获得了意识与生命,废墟的隐喻并非落脚于具体的言辞与术语,而在于人与环境运动着的、有生命的关系。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