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地方债对基建投资的强势带动效应可短期拉动经济增长,但基于增强经济韧性的考虑要求地方债规模结构持续优化。本文从资金末端使用效率切入将地方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区分为全要素生产率和基建投资效率两种渠道,量化比较地方债最优规模与资金配置结构。研究发现,经系统GMM方法处理内生性后地方债对全要素生产率和基建投资效率的影响均呈现倒“U”型逻辑关系,前者拐点值低于后者。同时,基于中介模型和门槛模型检验地方债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路径有效性与渠道效应差异,本文综合系统性经济条件进一步量化地方债最优规模与地区举债空间,发现经济实力相对较强的地区,债务承受能力相对较高,存在更大的举债空间。据此,本文提出地方债规模政策应考虑地区差异,优化地方债支出结构及资金投放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