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本病是肾脏疾病中多发的临床疾病之一,具有病机复杂、疗效差、复发率高等特点,以脚踝关节或脚趾、手臂、手指关节处肿胀、发红,伴有剧烈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关节会伴有痛风石,进一步导致关节变形等。根据病因病机和主要临床表现,本病属于中医“痹病”“历节”“白虎历节”“痛痹”等范畴。中医对该病的认识由来已久,早在《素问·痹论篇》中就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这样的认识,张机(字仲景)在《伤寒论》中对本病也多有论述。目前西医对本病的治疗以非布司他等降尿酸药物为主,但存在不良反应较大等弊端;中医则秉持张机“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原则,以病机为核心,治以清热利湿,宣痹止痛,具有扶助正气、标本兼治、不良反应小等优势。马鸿斌主任认为本病是由于症状反复发作,日久不愈,导致湿热瘀毒、痰浊等邪流注于关节肌肉之间,邪气凝滞不通,不通则发为疼痛。故而临床除温阳化湿,散寒止痛之外,还常以清热利湿,祛瘀解毒为治,方药以宣痹汤为基础方进行加减化裁,临床疗效颇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