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考察中小学生欺凌参与行为与旁观者积极干预的发展特点及相互关系,为减少校园欺凌制定有效的教育干预策略提供实证研究依据。方法 选取杭州市379名中小学生,采用欺凌参与行为量表和欺凌旁观者积极干预量表进行测量。结果 (1)七年级学生出现欺凌、促欺凌和局外人行为均高于小学三、五年级学生(Z=5.959,P<0.05;Z=2.459,P<0.05;Z=3.568,P<0.05;Z=4.553,P<0.05;Z=2.021,P<0.05;Z=3.521,P<0.05);男生出现欺凌和促欺凌行为均高于女生(Z=2.880,P<0.01;Z=2.122,P<0.05)。(2)三年级、七年级学生更容易注意到欺凌事件(Z=2.224,P<0.05;Z=2.779,P<0.01),低年级学生更明确知道如何干预(Z=2.733,P<0.01;Z=4.876,P<0.01)并能采取实际行动去帮助受害者(Z=4.210,P<0.01;Z=3.330,P<0.01),男生表现出更强的责任意识,并知道如何为受害者提供帮助(Z=2.236,P<0.05;Z=2.192,P<0.05);(3)欺凌参与行为均显著预测旁观者积极干预。结论 中小学生欺凌参与行为与旁观者积极干预关系密切,应重视欺凌参与行为对旁观者积极干预的影响。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