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古代文献的穴位痛敏现象与规律研究

作者:李雨谿; 李涓; 任玉兰; 梁繁荣*
来源:时珍国医国药, 2019, 30(09): 2294-2297.
DOI:10.3969/j.issn.1008-0805.2019.09.085

摘要

目的以穴位痛敏相关的古代文献为基础,研究穴位痛敏的现象与规律。方法结合计算机检索与手工检索,收集中医古籍中的涉及穴位痛敏现象的文献,并建立穴位痛敏古代文献数据库。运用中医传统文献学的方法整理分析古代文献中的穴位痛敏现象,探讨穴位痛敏的起源与发展,归纳古代文献中的穴位痛敏规律。结果穴位痛敏起源于内经时期,发展于魏晋至隋唐而运用于宋代至近现代。穴位痛敏现象主要表现在与疾病相关的经脉循行局部,出现痛敏现象的疾病多选用敏化穴位进行治疗。结论从古代文献来看,穴位痛敏现象可以协助诊断脏腑机体状态,从而更好地指导针灸选穴和治疗。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