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为了解决“已发生损失模型”的滞后性、顺周期效应等缺陷,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推出了预期信用损失(ECL)模型(简称为“ECL模型”)。2018年我国开始在H股及“A+H”股上市银行实施ECL模型,其余A股上市银行在2019年开始实施。ECL模型实施的效果需要及时去评价,故本文基于我国54家上市银行的数据,分析ECL模型实施后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效果。经过分析发现,ECL模型实施会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净利润等指标造成一定影响,但对商业银行个体影响大小有差异,银行规模较大、内部评级较完善的银行受影响程度远小于规模较小、内部评级较不完善的银行,且ECL模型实施后,仍会对商业银行业产生顺周期效应。本文认为,商业银行应该完善内部评级法的建设、加强银行内部监管机制、建设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同时监管部门要加紧统一ECL模型中“违约”、“显著增加”等风险标准,缓解银行间信息差异化的问题。
-
单位经济管理学院; 浙江农林大学; 中国人民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