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妇女血尿酸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作者:王菲菲; 胡家; 倪林
来源:中国妇幼保健, 2022, 37(15): 2883-2886.
DOI:10.19829/j.zgfybj.issn.1001-4411.2022.15.046

摘要

目的 分析围绝经期妇女血尿酸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为早期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围绝经期妇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83例围绝经期妇女为研究对象,均常规进行血生化检查和颈动脉超声检查。收集围绝经期妇女的信息,所有围绝经期妇女在首次就诊时即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内膜中层厚度(正常范围<1 mm)和是否存在斑块。对所有纳入的围绝经期妇女随访1年,并再次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血尿酸水平和围绝经期妇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内膜中层厚度增加的关系。结果 根据血尿酸水平三分位数,将围绝经期妇女分为3组,即血尿酸水平从低到高依次为Q1组、Q2组及Q3组。3组围绝经期妇女的年龄、体质指数、高血压发生率及高三酰甘油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增加,围绝经期妇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比例和内膜中层厚度≥1 mm的比例均显著上升(均P<0.05)。血尿酸从Q1→Q2→Q3每增加1个范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风险增加77%;在逐步校正了围绝经期妇女的年龄、体质指数、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三酰甘油水平、总胆固醇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后,血尿酸水平仍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因素(OR=1.32,P<0.05)。经过1年随访,183例围绝经期妇女中共57例(31.15%)围绝经期妇女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尿酸从Q1→Q2→Q3每增加1个范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的风险增加65%;在逐步校正了围绝经期妇女的年龄、体质指数、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三酰甘油水平、总胆固醇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后,血尿酸水平仍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5,P<0.05)。ROC曲线表明:血尿酸鉴别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的曲线下面积为0.72(95%CI:0.65~0.78),灵敏度为66.4%(95%CI:57.3%~74.7%),特异度为68.9%(95%CI:55.7%~80.1%)。血尿酸从Q1→Q2→Q3每增加1个范围,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的风险增加89%。在逐步校正了围绝经期妇女的年龄、体质指数、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三酰甘油水平、总胆固醇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后,血尿酸水平仍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的危险因素(OR=1.37,P<0.05)。结论 血尿酸水平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和内膜中层厚度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降尿酸治疗可能有助于延缓围绝经期妇女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 单位
    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