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东段生态敏感性对景观动态变化的响应

作者:徐亚男; 刘学录*; 李晓丹; 李尚泽; 张一达
来源:生态科学, 2019, 38(05): 160-167.
DOI:10.14108/j.cnki.1008-8873.2019.05.021

摘要

基于3S技术,对祁连山东段2000—2016年的景观动态变化和生态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草地的面积增加,斑块数量减少,形状结构趋于松散且简单化;森林和冰雪的面积和斑块数量减少,形状结构趋于紧密但简单化;灌木的面积和斑块数量增加,形状结构趋于松散但复杂化;裸地和水域的面积增加,斑块数量减少,形状结构趋于紧密但简单化。(2)景观整体多样性水平增加,异质性和破碎化程度增大,各景观要素向着均匀化且分散的趋势发展。(3)景观类型面积指数、破碎度和分离度对生态敏感性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平均斑块面积指数。(4)研究区的生态敏感性处于低敏感性水平,总体上呈增加趋势。总的来说,人类活动的干扰是造成景观和生态敏感性变化的决定性因素。研究结果对于区域景观的维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