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2种化学型黄花蒿萜类代谢物及其转录组数据信息,探讨2种化学型黄花蒿差异代谢物及其可能形成原因。方法 采集江苏盱眙县、河南中牟县两地黄花蒿种子于同一条件下种植,通过顶空-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HS-GC-QQQ-MS/MS)分析黄花蒿的挥发性成分,超快速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FLC-Triple TOF-MS/MS)非靶向分析2种化学型黄花蒿的代谢物,并采用转录组测序分析挥发性成分相关萜类生物合成基因的表达。结果 依据挥发性主成分类别分型,江苏盱眙县种源黄花蒿为蒿酮型,河南中牟县种源黄花蒿为樟脑型。UFLC-Triple TOF-MS/MS检测到的差异代谢物通过KEGG数据库分析可知蒿酮型和樟脑型黄花蒿分别在倍半萜、三萜生物合成和二萜生物合成路径显著上调。转录组数据中通向萜类骨架生物合成的甲基赤藓糖醇-4-磷酸(MEP)途径和甲羟戊酸(MVA)途径注释到11个关键酶的23个候选基因具有显著差异。单萜合成路径中,1,8-桉树脑合酶(TPS-Cin)共检测到10个候选基因。此外,还发现2个冰片脱氢酶候选基因在樟脑型黄花蒿中高表达,3个黄花蒿醇脱氢酶2(ADH2)候选基因在蒿酮型黄花蒿中高表达。结论 该研究为揭示黄花蒿化学型形成分子机制提供科学数据。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