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酸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服用氯吡格雷患者血小板反应性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蒋萍; 宋莹; 许晶晶; 唐晓芳; 姚懿; 姜琳; 王欢欢; 赵雪燕; 高展; 陈珏; 宋雷; 高立建; 张茵; 杨跃进; 高润霖; 乔树宾; 徐波; 袁晋青*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2019, 34(07): 658-663.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19.07.007

摘要

目的:评估血尿酸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服用氯吡格雷患者血小板反应性的影响,以及整体患者和不同血尿酸水平患者中,血小板反应性与不良临床终点事件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13年1月至12月于阜外医院行PCI的冠心病患者10 724例,排除无血栓弹力图者,研究最终纳入患者6 784例。高尿酸血症定义为男性血尿酸>7 mg/dl,女性>6 mg/dl。血小板高反应性(HTPR)定义为血栓弹力图腺苷二磷酸诱导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强度(TEG-MAADP)>47 mm。主要研究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和出血。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小板反应性的影响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血小板反应性与长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6 784例患者中,1 406例(20.7%)患有高尿酸血症。2 073例(30.6%)患者存在HTPR,其中高尿酸血症患者447例(31.8%),非高尿酸血症患者1 626例(30.2%),高尿酸血症患者中HTPR发生率略高于非高尿酸血症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校正基线混杂因素后,血尿酸水平不影响PCI后服用氯吡格雷患者的血小板反应性(HR=0.994,95%CI:0.951~1.039,P=0.790)。经随访2年后,Cox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基线混杂因素后,MACCE发生率在HTPR患者与非HTPR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97,95%CI:0.73~1.29,P=0.821),在高尿酸血症患者与非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然而,在高尿酸血症患者中,HTPR患者与非HTPR患者相比,其2年出血风险显著降低(HR=0.39,95%CI:0.17~0.92,P=0.030)。结论:尿酸水平与PCI后服用氯吡格雷患者的血小板反应性无明显相关;在高尿酸血症患者中,HTPR与远期出血风险降低相关。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