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评估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促进与自我管理干预前后40岁及以上居民骨质疏松防治知识、健康相关行为和骨密度变化情况,为完善骨质疏松防治措施提供建议。方法 于2016—2017年,在重庆市4个试点区随机抽取2 100名调查对象,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干预前共纳入2 028人。以社区为依托组织开展健康教育、自我管理、新媒体干预等,干预时间为6个月,评估干预前后居民骨质疏松防治知识、健康相关行为和骨密度的变化情况。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 944人全程参加干预和干预后评估,失访率为4.14%,平均年龄(56.7±12.1)岁。干预后,调查对象对骨质疏松的特征性表现(64.87%)、骨质疏松易患人群(65.53%)、预防骨质疏松均衡膳食内容(59.62%)和骨健康基本补充剂主要内容(59.83%)的知晓率均高于干预前(分别为47.94%、53.76%、48.71%和50.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食用油摄入过多的比例(71.14%)低于干预前(7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过去3个月饮用奶类及制品(33.33%)、食用豆类及制品(14.51%)、服用钙和维生素D营养补充剂的频率≥5 d/周的比例(17.39%)高于干预前(分别为25.62%、10.49%和13.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过去3个月内进行户外活动每天接受日照的平均时间≥30 min的比例(64.30%)高于干预前(59.21%),干预后骨量减低的比例(46.30%)低于干预前(55.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干预是骨量减低的保护因素(OR=0.65,95%CI:0.56~0.74)。结论 以社区为基础的综合干预可以提高居民骨质疏松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降低骨量减低患病率,该干预措施是可行和值得推广的。
-
单位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