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河南近代报刊初创时期,新式报刊成为聚合文化生产、传播施政主张、承载个人价值的主要渠道。在媒介与士人共同营造的场域中,辨析办报同业相异的思想源流、新闻议题与价值取向,凸显出固有身份带来的差异性。官员的体制内身份使其需要紧密投合朝廷的政局动向,在办报上表现为尊崇皇权主导下的宪政改革。民间士绅“非官却近官”的身份,所办报刊既要在意识形态上合乎朝廷的偏好,又要尽文人启迪民慧的救时济世之责,中庸色彩浓厚,表现为率民教化以服务皇权统治。留日学生接受了新式教育和民主思想的启蒙,彻底着眼于下层社会,猛烈抨击皇权制度,积极普及现代化观念,办报基于平民立场下的革命追求。在身份、媒介、政治的多重影响下,知识阶层利用报刊架构与其社会身份、价值相符的媒介内容,用以强化自身的社会界别,加速了本土传统文人的分化,成为洞察中国近代早期报人办报的地方缩影。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