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大气污染可能会增加儿童因病缺勤,并增加相应的社会医疗和经济负担。[目的]探索当前上海市大气污染物及空气质量指数(AQI)与小学生因病缺勤的定量关系。[方法]抽取上海市嘉定、宝山、浦东及普陀四个区的6所小学,收集全体在校学生在2017和2018两个完整学年每日缺勤数和缺勤原因(排除因事或其他突发意外事故),以及同期六校周边大气监测站点日均空气污染物浓度和气象资料。构建广义相加模型,开展时间序列分析,调整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量、流感暴发时段、星期几效应等混杂因素,分析大气污染物、流感季节及AQI与小学生缺勤发生数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分析5 746名学生,在校期间平均每日缺勤人数为12.5人,六校每日总缺勤率为0.20%,冬春季高于夏秋季,流感季节高于非流感季节(均P <0.05)。研究期间年度日均PM2.5、NO2分别为(38.7±26.0)、(42.7±18.8)μg·m-3。调整混杂因素进行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NO2每升高10μg·m-3,因病缺勤人数增加2.3%~3.3%,且对缺勤人数的单日滞后及累积滞后效应可以持续1周,而AQI和PM2.5与儿童缺勤的关系不明显。流感分层分析结果表明,PM2.5、NO2和AQI在非流感季对缺勤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RR(95%CI)分别为1.021(1.004~1.039)、1.048(1.026~1.071)和1.015(1.001~1.030)。[结论]2017—2018学年上海市大气污染中,NO2与在校小学生因病缺勤存在关联。能否单纯依据AQI对在校生开展学生健康管理,需进一步探索。
-
单位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复旦大学;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