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黄淮稻麦轮作区农田土壤磷库现状及减量施磷农学效应初探

作者:张阳阳; 张淑利; 谢迎新*; 康国章; 陈波; 马冬云; 王晨阳; 郭天财
来源:河南农业科学, 2021, 50(03): 67-73.
DOI:10.15933/j.cnki.1004-3268.2021.03.009

摘要

为探究河南省沿黄淮稻麦轮作区土壤供磷能力,寻找适宜的减磷措施,以河南原阳、封丘和信阳3个稻麦轮作典型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区域采样调查耕层土壤磷库的基础上,开展稻麦季均施磷(WRP,当前常规)、稻季施磷(RP)、麦季施磷(WP)和稻麦季不施磷(NP)4种不同施磷技术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前河南水稻土耕层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达15.10 mg/kg,较我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和2005—2009年国家测土配方调查数据分别高出9.40 mg/kg和2.37 mg/kg,增幅分别达165.0%和18.6%。3个试验点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存在明显差别,具体表现为原阳最高,封丘次之,信阳最低,并且水稻季收获期明显高于小麦季,但水稻季收获期RP、WP和RWP 3个磷肥处理间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无明显差异。此外,研究还发现,稻麦周年籽粒产量各施磷处理间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特别是RWP与WP处理间无论是单季还是稻麦两季均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当前沿黄淮稻麦轮作典型农田土壤磷素已基本满足作物对磷素营养的需求。因此,麦季施磷稻季不施磷可满足稻麦两季作物产量对磷素营养的需求,不仅能够保持产量稳定,还具有节约磷肥资源、降低磷素污染水体风险的潜力。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