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移风易俗和教化百姓,康熙帝颁布了圣谕十六条,各地官员积极推行宣讲圣谕的活动,并编写了大量解释圣谕的书籍。在此背景下,安徽繁昌县知县梁延年编印了《圣谕像解》一书,试图通过故事和图像,向文化水平较低的乡民妇孺讲解圣谕。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涉及法律、犯罪及诉讼。该书仿照《养正图解》和《人镜阳秋》,以典籍中的人物故事诠释圣谕,以图像呈现故事。图、事、理三者构成了具有"互文性"和"对话性"的复合文本。然而,《圣谕像解》在刊印后的相当一段时期内,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其精美程度反而限制了传播范围,普通民众难以获得。晚清石印技术的引入和印刷成本的下降,才使该书重新进入大众视野。这种通俗化、可视化的解释文本,有助于民众了解道德原则和相关法律,但皇帝和官员对法律知识传播的暧昧态度,也制约了法律宣传的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