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采取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究乌蔹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的潜在靶点及机制。[方法]从TCMSP数据库中筛选出乌蔹莓有效活性成分,获得其药物靶标,通过GeneCards数据库、NCBI基因数据及OMIM数据库检索UC疾病相关靶点。将乌蔹莓活性化合物相关靶点与UC疾病靶点互相映射得到交集靶点,作为乌蔹莓治疗UC的潜在靶点。运用R 3.6.3软件及相应程序包对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MCODE分析进行基因簇的分析以及核心靶点的筛选,通过Cytoscape3.8.0软件和String数据库构建乌蔹莓的潜在活性成分-潜在基因-通路网络和PPI网络。最后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得到5种活性成分,54个药物靶标基因简称,2 304个UC相关靶点,75个乌蔹莓-UC交集靶点和交集靶点对应的5个潜在活性成分。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包括生物过程(BP)1 684个,细胞组成(CC)40个和分子功能(MF)81个。KEGG功能富集分析得到79条通路,结果提示缺氧诱导因子HIF-1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细胞凋亡、PI3 K-AKT信号通路、内分泌抵抗、结直肠癌相关信号通路可能在乌蔹莓作用于UC治疗中起关键作用。分子对接也提示芹菜素、β-谷甾醇以及木犀草素等与UC相关蛋白及作用靶点具有较强的结合活性。[结论]中药乌蔹莓的活性生化组分利用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方式在治疗UC发挥功能,具体的机制可能与细胞凋亡控制、机体炎症反应以及免疫调控等多方面相关。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