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寻找“卷柏-猕猴桃根”药对的主要活性成分,探讨其在肺结节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在TCMSP网站中检索草药卷柏和猕猴桃根,获得两药所含化合物。经过ADME筛选与文献检索,确定药对主要活性化合物。利用PubChem、ChEMBL寻找该药对化合物的预测靶点。利用GeneCard、DisGeNET寻找肺结节的相关基因。利用Venny 2.1在线工具进行韦恩分析,寻找药对与肺结节共有的基因靶点。在OmicShare tools中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在KEGG ORTHOLOGY数据库中进行基因靶点KO映射。利用分子对接技术验证化合物与预测靶点的对接能力,并进行筛选。在Cytoscape 3.7.1软件中,构建对接成功的“药物-关键化合物-关键靶点-关键通路”网络。结果:本研究共获得9种关键化合物、21个关键靶点。卷柏和猕猴桃根的关键化合物为苏铁黄酮、穗花杉双黄酮、秦皮素、儿茶素、芹菜素、表儿茶素、芦荟大黄素、香草酸、原儿茶酸。关键靶点为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3-激酶催化亚单位δ(PIK3CD)、磷酸二酯酶4D(PDE4D)、热休克蛋白90α家族A类成员1(HSP90AA1)、醛酮还原酶家族1成员B10(AKR1B10)、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因子(CFTR)、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ROS1)、髓样细胞白血病蛋白1(MCL1)等,关键作用通路为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叉头框蛋白O(FoxO)信号通路、凋亡(Apoptosis)、环磷酸腺苷(cAMP)信号通路等。结论:“卷柏-猕猴桃根”的多种活性化合物通过作用于多通路的靶点蛋白而发挥治疗肺结节的作用。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