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PD)-1抑制剂, 治疗合并中枢神经系统(CNS)受累的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R DLBCL)患者的过程, 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方法选择2019年4月,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医院血液科收治的2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后合并CNS受累的R/R 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采取以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200 mg/次, 每2周1次)为主的多种方案治疗。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收集患者接受卡瑞利珠单抗治疗过程中的相关临床病例资料及疗效, 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对患者的随访截至2020年6月30日。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并且与所有受试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患者1, 男性, 50岁, 因"左眼胀痛1个月"就诊, 并于2017年2月被诊断为DLBCL。患者经一线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治疗后, 因CNS DLBCL复发, 于2018年10月行auto-HSCT, 2019年3月再次出现CNS和外周DLBCL复发。患者2, 女性, 44岁, 因"扁桃体肿痛1个月"就诊, 并于2016年7月被诊断为DLBCL。患者经一线R-CHOP方案治疗后复发, 经二线R-DICE(利妥昔单抗+地塞米松+异环磷酰胺+顺铂+依托泊昔)方案治疗后, 再次获得完全缓解(CR), 并于2018年5月行auto-HSCT。患者于2018年12月, 再次复发。②患者1先后接受13次以卡瑞利珠单抗为主的方案治疗, 在接受第10次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后, 获得部分缓解(PR), 接受第13次治疗后, 获得不确定的CR(CRu)。截至随访结束, 患者仍处于良好的持续缓解状态。患者2接受5次含卡瑞利珠单抗方案治疗无效, 此后死于疾病进展。③在接受第4次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后, 患者1的血清和脑脊液标本中均检测到卡瑞利珠单抗, 浓度分别为34 968.86和494.57 ng/mL;患者2血清标本中卡瑞利珠单抗浓度为26 538.14 ng/mL, 但其脑脊液标本中卡瑞利珠单抗检测值低于仪器检测下限。④文献复习结果:目前尚无能够预示PD-1抑制剂疗效的生物学标志物。PD-1抑制剂单药, 除对几种特定类型淋巴瘤显示出较好疗效外, 对于R/R DLBCL患者的治疗反应率较低, PD-1抑制剂联合其他治疗方案, 可能有助于提高此类患者的疗效。结论 R/R DLBCL患者接受PD-1抑制剂后, 可对其开展血清和脑脊液药物浓度检测。脑脊液中检测到PD-1抑制剂, 可能预示其对CNS病灶有效, 但仍需进一步研究探索脑脊液中药物浓度与疗效有无直接相关性。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