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及眼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SAH患儿眼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选取2014年6月-2017年7月在该院经颅脑CT检查确诊的SAH患儿81例。采用第二代广角数码儿童视网膜成像系统(Ret CamⅡ)于生后24~72 h内进行眼底检查,观察SAH患儿眼底视乳头水肿、视网膜出血发生情况。对检测出视网膜出血患儿应用彩色多普超声仪监测脑及眼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眼底出血程度分为Ⅰ、Ⅱ、Ⅲ、Ⅳ级。结果 81例SAH患儿中,视乳头水肿36例(44. 44%)、视网膜出血29例(35. 80%)、血管痉挛5例(6. 17%),对照组眼底改变仅表现为视乳头水肿6. 67%(4/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出血程度Ⅰ级者12例(41. 38%)、Ⅱ级者7例(24. 14%)、Ⅲ级者6例(20. 69%)、Ⅳ级者4例(13. 79%)。SAH患儿脑血管和眼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峰速减慢,收缩期峰值流速及舒张末期血流速度下降,搏动指数及阻力指数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1)。SAH与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程度的加重呈正相关(r=0. 715,P<0. 05),SAH患儿大脑中动脉动力学变化与眼底视网膜中央动脉动力学变化呈正相关(r=0. 842,P<0. 05)。结论 SAH视网膜出血发生率为35. 80%,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导致足月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程度加重的潜在危险因素; SAH患儿存在脑血流和眼底血流紊乱,提示脑血管和眼底动脉血流灌注不足,呈缺血表现。动态监测SAH患儿脑及眼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可能有助于SAH患儿早期判断和预后评估,并客观指导临床诊治。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