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圣济总录》全面总结了两汉隋唐时期到宋代的肾脏辨证论治体系,其肾脏证分为肾虚、肾实二证。宋代已经开始从本元辨证,以肾为元脏,重视补元气、壮元阳法,体现了啬肾思想,在辨证论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肾脏辨证虽然延续了早期虚实辨证方法,但更重视虚证、轻视实证并出现虚热辨证,扩大了虚证范围;重视肾藏精,以益精髓为先;未见明确的肾阴虚证概念,相关病证多存在于肾实证中,肾阴虚证辨证体系尚未建立。《圣济总录》中命门未参与肾脏辨证,至金代以后分化出命门辨证,使命门藏精思想与临证应用相衔接。宋代肾虚证与今肾阳虚证相似度较高,肾实证与肾阴虚证则差异较大,彼时正是肾脏辨证论治理论方法的重要转型期,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