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火灸结合电针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张海涛; 农秋萍; 韦林; 梁晓宁; 梁燕飘; 贾艳华; 韦宁益
来源:针刺研究, 2021, 46(11): 958-962.
DOI:10.13702/j.1000-0607.20210690

摘要

目的:观察电针和雷火灸联合治疗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NB)患者尿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60例脊髓损伤后NB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执行膀胱管理计划。对照组电针双侧上髎、中髎、下髎及次髎,观察组在电针组基础上采用雷火灸对腰阳关、命门、气海、关元、中极进行温和灸,两组均每次治疗20 min,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3 d及治疗后3 d自主排尿次数、单次最大尿量及导尿次数;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排尿期最大尿流率、充盈期膀胱压力、排尿期最大膀胱容量、残余尿量,计算膀胱顺应性;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排尿次数、导尿次数均明显减少,单次最大尿量增加(P<0.05),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充盈期膀胱压力、残余尿量较治疗前减少,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两组排尿期最大尿流率、排尿期最大膀胱容量、膀胱顺应性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0.00%(27/30)、63.33%(19/3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电针治疗基础上辅以雷火灸,能有效改善脊髓损伤后NB患者膀胱尿流动力学指标,临床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