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不同于中国传统的艺术评价法则,它作为超越传统历史理性束缚的文学批评,与中国本土化小说“三言”“二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艺术上的联系。“三言”“二拍”在表现内容与艺术展演形式两个方面实现了狂欢的自觉:从作品内容层面来说,它将国外的狂欢节与“三言”“二拍”中涉及的中国传统节日(如元宵节等)相互对照,进而阐释出节日背后相通的变易色彩;从艺术形式上来看,作品主要通过语言、人物、性描写三个方面分析传统的狂欢化理论与“三言”“二拍”的相通之处,并由此揭示出“三言”“二拍”这种狂欢化的写作手法来源于明代发达的商品经济和底层民众身上的“乐感”文化传统。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