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西方城乡关系理论多是在城市化进程中为解决城市问题而开出的以城市为中心的“药方”,体现出鲜明的城市主义倾向。西方的城乡互动虽然历经了从经济结合体到社会共同体的转变,但实质仍是以经济为中心、基于物质丰裕之上的多元融合。在国家整合下,中国长期以来具有城乡依赖的共同体传统,“亦城亦乡”是城乡关系的基本样态。近代以来,国家的羸弱甚至缺场使城乡作为一个“治理连续体”被打破,以重构城乡关系来实现社会再造的乡村建设实验大多怅然收场,以致出现了梁漱溟所谓的“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的世纪之惑。几代共产党人通过探索建立了一种共同体意义上的城乡关系,实现了世纪之惑向中国之治的跨越。目前,中国城乡关系仍然存在社会参与缺乏、产业融合突进、共治进展缓慢等问题,只有超越古今、中西、土洋、政社对峙的逻辑,城乡关系才能走出二元阈限,实现和而不同,真正建设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中国式城乡共同体。
- 单位